作者:记者江志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这是我自己晒的干豆角、梅干菜、干竹笋,还有自家鸡鸭下的土鸡蛋、鸭蛋,隔上三五天我就送到朱备镇公益扶贫农特产品销售中心,或者等村里的人过来收。昨天,我还送了50个鸡蛋、30个鸭蛋和一些干菜过去。”2020年12月28日上午,青阳县朱备镇江村村的贫困户汪友兰高兴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青阳县抢抓“互联网+”机遇,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事业,着力打通“三农”商贸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了一条政府积极作为、草根踊跃创业、企业自愿转型、群众共同致富的发展路径,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农村电商服务网点89个,其中“综合服务点”13个,“便民网点76个。各站点设施配置齐全,代购代销、代寄代发、代缴费、农产品信息上行等服务功能完善。
“我们镇生态土特产资源很丰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念头很强烈,但是苦于没有销售渠道,手里的土特产卖不出去,贫困户的很多‘宝贝’无法发挥它的价值。”在朱备镇公益扶贫农特产品销售中心,负责人陈立告诉记者。
2008年陈立回乡创业,头脑灵活的他,2012年接手了濒临倒闭的本土企业江村老木榨油坊后更名为“龙溪油坊”,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为了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销售出去,他想到自己打造店商平台,上网销售。于是,陈立多次与镇村领导沟通后,在政府支持下,在原先江村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的基础上成立了朱备镇公益扶贫农特产品销售中心,采用“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及开微店等模式,短短几个月,吸引了上百户贫困户加入,共帮助贫困户142户,带动贫困户增收10万余元,助力贫困群众精准脱贫。
为推动电商扶贫向纵深发展,带动更多贫苦人口脱贫致富,青阳县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多次开展农村电商暨精准扶贫培训,为300余贫困群众打开了一扇致富的大门。该县陵阳镇贫困户陈青珏在微信上建立了一个“吃货群”,她将家乡的各味农家小吃从陵阳这个“小家”发展推广到各地的“大家”,让这些“大家”能够在异地他乡吃到“家乡”的味道。她推广的“家乡小吃”品种多样,味道正宗。一年四季的各种食材,她都能把它当成资源、变成财富。陵阳特色毛豆腐,因为不易保存,她将其炸好,用真空袋包装好寄到外地。通过努力,陈青珏不仅自己顺利脱贫,在她的带动下,朱小马、江长水等周边贫困户也增加了收入,顺利脱贫致富。
“农村电商对我们贫困户真的有很大帮助,我对电商‘一网情深’,现在网上卖我们自己的东西,销量很好,2020年收入30余万元,以前没想过能在家赚那么多,但现在真正实现了。我现在群友已超过1000人,是电商成就了我的微商之路,2018年我收入达到16万余元,2019年更是达到了28万元。”陈青珏说完露出幸福的笑容。
该县积极开展农村电商示范创建工作,庙前镇、蓉城镇、杨田镇、朱备镇、陵阳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杨田镇涧泉村、庙前镇庙前村、蓉城镇新中村、朱备江村、酉华乐元村、杜村宗文村等12个村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酉华镇二酉村、杨田镇下东堡村等14个电商网点被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点,培育安徽侬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青阳县禅悦工贸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卖特农贸易有限公司等农村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3家;培育了“皖南三百村”、“祥悦林”、“三只渔”等一批农村产品上行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的重点农村电商品牌。青阳县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标先进地区,推进全县农村电商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上效应。如今,电商平台遍布青阳各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已经成了附近村民卖农特产的首选。
|